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08    次浏览
? 古时随着金融业的兴起,经济的繁荣,货物以及货币的流通需求大增,镖局应运而生。在此之前,专业干“运钞”的只有军队。不过,军队只负责国库的银子,老百姓想运送贵重物品,就得求助镖局了。不仅私人经商年终结账需要找镖师护送银钱回老家,连钱庄之间大的银钱拨兑也需要请镖局护送。可以说,镖局干的事儿,跟现在的押运公司差不多,甚至业务更广。据有关文献记载,镖局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:第一种是自由爱好式形态组合。最初是几个习武之人结成一个小团体,就像习文的搞个文学社一样,以便切磋技艺,互相提高。小团体往往是师兄弟之间的自由组合,即便不是一师所传,也免不了互有师承关系。在此基础上组建的镖局,自然是友情为重,所领的股份也比较平均,人际关系也比较平等,大家基本上凡事都有发言权,编制处于有无之间。 第二种是武术世家组建的镖局。这些人大多有血缘关系,有生死与共、唇齿相依的英雄气概和血脉亲情。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,虽然也有招贤纳士之举,但在他们的地位划分和股份份额上,却出现了雇佣关系。第三种是统治阶级裁军后,一些士兵没有得到适当的安置,一些行伍之兵重德守讲道义,恪守武德军规,退役时一无所有,除了一身的武功之外,又别无谋生之技,于是凑在一起开设镖局共度余生。这种镖局成员的凝聚力是个“义”字,在战场上共同出生入死,镖路之上当然也是风雨同舟,患难与共。 古代的镖局的水,真比你们想得深多了。镖局承接的工作种类繁多,不仅仅负责运送私家财物,还提供各种保安服务,比如看家护院,保护票号、商号等。据说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,就是镖局派人保护的。票号如果遇到厉害的劫匪打劫,也会寻找更牛逼的镖师去进行保护。 清代时,山西商人从杀虎口,一路向北至蒙古,中俄边境恰克图,开拓出北路贸易,却也饱受这一带马贼劫掠之苦,擅打突袭战的马匪们,通常只抢财不夺命。为了对付他们,旅蒙商帮想出了一个奇招:将银两化零为整,熔铸成重量不一的大银锭,称为“大冬瓜”。这玩意大约有一千六百两的重量,劫匪劫镖也弄不走,见了银锭无奈何。镖局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,是搞公关。这个公关,首先是对官家的公关,通过贿赂一些官员,收获强硬的后台。有朝廷撑腰,拿着官府发放的路票,走镖就会放心很多。住宿甚至都不用自个找,直接住驿站去,多安全。其次,是对绿林好汉的公关。也就是所谓的黑白两道通吃。其实很多镖局和劫匪们都是相互勾结的,甚至是拜把子兄弟。在大家印象中,这两边可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啊。其实仔细想想,道理很简单:如果没有这些山匪路霸,谁还会来找镖局?所以镖局赚的钱,很多都是用来打点他们的,大镖局就是靠着把各条运镖线路全部摸清,才得以在势力范围内安全运镖。能做到顶级的镖局,那是全国都横行无阻的。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,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。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,进城后若住在镖局,官府是不能缉拿的。一来因为镖局势力大,二来镖局往往都有靠山。社会发展后,随着火车、汽车、轮船的开通,镖局逐渐难以为继,退出历史的舞台。